校友风采

首页 > 学校概况 > 校友风采 > 正文

我的中师岁月

2024年05月20日 17:59阅读数:

郝俊

1958年7月,我毕业于阳泉一中初中三十三班。同年9月,我与同班的张振和、刘元才和任祯宜四人一起被保送到平定师范读中师。那一届,平师的中师班共四个,编序为十二班、十三班、十四班、十五班,我被分到了十四班。生员来自昔阳、寿阳、和顺、左权、盂县、平定和阳泉这六县一市,学制为三年。第一学期全搞了运动:先是下乡维社村收秋,接着是住在现张庄镇的新村深翻土地和在宁艾村炼钢;次年转入正规教学。1961年7月毕业后,本县学生又在教师进修校与部分老教师一起培训四十天,而后由局长杨贵丑下分配令,我们走向了各自的工作岗位。

(1961年平定师范十四班毕业生合照)

如今,回忆起我在平定师范读中师的日子,总有些难以忘却的人和事,坚实而鲜活地占据着我回忆的全部,蓦然回首,恍若昨日。

(图中左边是高纯仁,当时在射击队;中间是我,当时在歌舞团和航模队;右边是仁祯宜,当时在摄像组。)

在1958年至1961年间,我就读的平定师范举办了许多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。这些活动包括闻名遐迩、声振六县一市的平师歌舞团,技艺精湛的射击队,技术先进的航模队,充满创意的摄像组,专业严谨的无线电收发报队,传统与时尚并存的刺绣组,富有艺术气息的乐器制作组,以及精细入微的木工雕刻组等。在这些活动中,平师歌舞团和航模队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。

那时,平师歌舞团由本校生共一百余人组成,分声乐、器乐两大部。声乐部由张德光(照片中操琴者)老师任教练兼总导演,器乐部由王铁夫老师(照片中前排右一黑衣人)任教练,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分练、合排。节目都是学生自创、自编、自导、自演,教练老师负责措导、提炼,而后成型。每逢重大节日,都在学校大礼堂(现已被拆除)演出,观众只限本校人员。尽管如此,偌大的礼堂还是拥挤不下,精彩的节目经常让观众嗨翻礼堂。当时,平师歌舞团声震全县以至阳泉。阳泉市委举行重大会议时,都要聘请平定师范歌舞团前去演出。平定师范歌舞团,一届又一届地为社会培养了无以数计的优秀人材。

参加航模班的那段热血经历,让我至今难以忘怀。1959年,举国上下掀起国防体育热。阳泉市体委开设国防体育培训班,分无线电收发报及航空模型两个班,学员从阳泉一中、阳泉二中、平定师范、平定一中的学生中选拔。平定师范选送我和史文华去参加航模培训,选耿林祥和李世凯去参加无线电收发报培训。培训时长一个月,地点就在阳泉北大街体委楼上。

当时,航模班的教练是赵建成和赵云鹏两位老师。在体委三楼的一个会议室里,几张宽大的办公桌并在一起,既是我们的教室,又是我们的"车间",晚上还是我们的寝室,十几个男生挤在桌上和衣而卧。

培训结束回校后,学校为我们航模班备足了所用的器材,配了一张大工作台,并腾出了一个大办公室,用作我们航模队的工作室。由体育老师范吉瑞和冯德竹作为我们的教练,队员也增加至七个,包括我、史文华、王云伍、和谦年、王计娥(女)、宋振萍(女)和梁科寿,我有幸被任命为队长。整个队伍的队员都情绪高涨,积极性很高,一有课余时间,便一头扎进工作室。我们有时通夜不眠地制作模型飞机,而后,跑到西马岩、罗家峪一带的南川河滩,一次又一次地试飞、调整,再试飞、再调整,直到飞出最佳状态。

之后,在阳泉市体委组织的几次航模比赛中,我们的队员都飞出了好成绩。有的获得运动员证书,有的获奖。在一次选拔赛中,我校有两个队员以优异的表现被西安航校录取,但因我们是既定的专业人材,不能跳槽,最终还是没有走成。

1961年7月,度过了那些如火的青春流年,我终于从平定师范毕业,带着诸多不舍,带着丝丝留恋,也带着恩师们的谆谆教诲。转眼间,六十多年过去了,我依然怀念着这段令人向往的充满朝气的中师学习岁月。我常常驾车到学校里走走看看,时过境迁,学校已面貌全新,大门气派,体育场地先进漂亮,设施齐全,令人目不暇接。当年的老师们都已退休赋闲,有的已经仙逝作古。但老师们的音容笑貌、同学们的青春友谊和那些趣味横生的事,已然住进了我的心里,让我久久难以忘怀。

个人简介:郝俊,1941年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石门口乡南坪村;1955年考入阳泉一中;1958年被阳泉一中保送至平定师范读中师专业;1961年毕业后在平定县旧关小学任教;后又分别在前牌岺学校初中和柏井高中工作;1979年被聘为县进修校语文兼职辅导员;1986年调至南坪学校任校长;1999年退休至今。

郝俊老师长期致力于语文与思想品德教学工作,不仅担任过班主任、教导主任,更在后来荣升南坪学校校长,长期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。他以其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为平定县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的热忱,贡献了自己的力量,书写了一段光辉的职业篇章。